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后两句的大概意思是铲除小山头种茶,原来用来种粮的山田也用来种茶。所以总的来说是普遍种茶,而不是说放弃土地去经商。因此,A项重点偏离,全诗重在强调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好处,A项只道出表象,还似乎暗含贬义,故为错误。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朱”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查看答案

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

 

查看答案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查看答案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来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的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材料一、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10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