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2分)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

材料二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    1832—1884年英国历次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变化表(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据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

材料四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征税,不得任意招募军队及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请回答: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的局限性。(8分)

(2)指出材料二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怎样维护民主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变化。(2分)

(4)有人根据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断言中国古代已出现了民主制度,请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8分)

 

(1)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2分) 局限性:是占城帮人口小部分男性公民的民主,对外邦人、奴隶和妇女而言,民主遥不可及;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一切公职由选举和抽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衰落。(6分) (2)含义: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2分)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2分) (3)变化:选民人数不断扩大,身份限制逐步放宽。(2分) (4)不正确(2分)。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制度,国王权力受到严重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不断成熟的体现,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它与民主制有本质的区别。(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可以看出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度的范围上的局限性;方式上的直接民主可能造成腐败现象;以抽签方式选官,可能造成民主的衰落。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材料二的来源《欧洲的美国精神》可知说的是美国,其新的整体即为联邦制民主共和制度,这是《1787年宪法》中确立的;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采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以权力额制约与平衡来达到维护共和制度的目的。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表可知从1832年开始到1884年,英国的选民人数在不断上升;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改革使得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议会改革使得一部分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1884年议会改革使得产业工人和农业工人得到了选举权。因此是范围的扩大。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的基础,而君主立宪的权力中心是在议会,他行使立法权,国王知识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虽然会分散皇帝的一部分权利,但是权利的中心仍然是在皇帝身上,三省和六部只是皇权的附属品,是皇权的执行机构而已。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议会制改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 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6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8分)

 

查看答案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

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政府的阻挠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查看答案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查看答案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