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准确判断的能力。表格信息中,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形象比喻,而非伏尔泰;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说明的是古代罗马万民法灵活实用,注重举证的作用,而非《十二铜表法》。其余二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都江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满分5 manfen5.com

A.1945年          B.1963年          C.1980年          D.1993年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查看答案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查看答案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在参加首相竞选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向是(   

A.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B.资本的社会化

C.社会救济日益制度化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