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900,n=100 B.m=800,n=200
C.m=600,n=400 D.m=400,n=600
据狄德罗(1713——1784)《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达尔文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