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推崇儒学,独尊儒术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来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这说明当时( )
A.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B.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宗元丰年间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史称“元丰法”。至南宋时海外贸易达到全盛,当时监管市舶务的张阐奏言:“比者叨领舶司仅及二载,窃常求其利害之灼然者,功持法令之未修。何当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务及分建于五所三路,市舶相去各数千里。初无一定之法,或本于司之申请而他司有不及知,或出于一时之建明而异时有不可用,监官之或专或兼,人吏之或多或寡,待夷夏之商,或同而或异,立赏刑之制,或重而或轻,以至住舶于非发舶之所,有禁有不禁,买物于非产物之地,有许有不许,若此之类,不可既举。故官吏无所遵守,商贾莫知适从。奸吏舞文,远人被害,其为患深。欲望有司,取前后累降指挥,及三路节次申请,厘析删修,著为一司条例。”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这样,单行市舶敕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
——《宋代商业立法与欧洲同期商法之比较》
材料二 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恤商政策,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如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
——摘编自《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市舶官员张阐上奏折的背景、目的和结果。(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