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的大学历史教材使用情况并没有统一规定,只是到了1938年规定了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后,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出版才丰富起来。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有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黎东方的《中国历史通论》、钱穆的《国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等。
民国时期的学校历史教科书编纂是中国学校历史教科书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清朝末年学习、模仿、翻译外国历史教材,到民国初年开始自编历史教科书,再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白话文历史教科书取代文言文历史教科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规定教材编写要符合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历史教材编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民国时期学校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和历史教学法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所概括的特点及原因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作为奴隶占有制社会,具有界限分明的等级秩序。对内体现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的身份划分,对外则体现为希腊人与蛮族的区别。“希腊人是从根本不同的概念出发去理解和实际承认国际法主体的。这些概念的基础是将城邦视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只有自由出生的本国公民才是城邦的成员。只有他们才享有充分的权利,然而同样也要对祖国的命运承担责任。”
——《古希腊国际法人本制度的缺失与反思》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立法能扩大政治参与,把体制外的反对要素纳入体制内,消弭抵触心理。轮番任期原则通过立法尽力防患权力腐变,对那些“损公自肥”的官员进行严惩,对为政清廉者立法嘉奖,体现了用良法对权力进行法律监督和制约的民权思想。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民权思想对政府公信力建设之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社会政治生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古希腊民主对近代欧美产生了较大影响。(4分)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B.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C.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