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它国家。”从“政治实践看”,下列制度更能体现出“这种平民化的特色”的是(   )

A.郡县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实行    D.内阁制度的建立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隋唐的时候,实行科举制度,它使一般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于统治阶层。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2分)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

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

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          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

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        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