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

(18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4分)

 

(1)史实: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任答四点得4分) 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2分)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任答两点得4分) (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4分)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可以从中央与对方两大方面给予概括,具体体现在: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纵观,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难得出其进程呈现出这样的总体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以下史实来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以这样说明: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④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更加广泛的深入人心等。 (3)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即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有片面性。可以这样理【解析】 诚然,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所体现的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但,其所体现的民主集中制是人民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不能够等同。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内容及相关观点、评论,结合所学知识,本材料题总体上主要考查我国自古代以来的政体选择。针对国家政体的选择,结合所学知识,纵观世界不同国家政体的演变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家政体的选择,取决于国家的阶级属性;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不能够照搬他国模式;国家政体的选择,不能够照搬他国模式,应结合本国国情;④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查看答案

《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查看答案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查看答案

1946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查看答案

19713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14,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