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作者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所述李鸿章阐述的是西方发达的原因,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在于重视工商业,所以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

 

查看答案

据清代有关资料统计,当时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这一社会流动的速率,同20世纪号称自由之邦的美国大体相当。这种“社会流动”

①为民众提供了参与权力的平台         ②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③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生机和活力         ④有利于政府网罗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起来

C.南朝政府仍推行重农政策            D.重视兴修水利农业产量提高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注: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tì),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