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与佛教的关系问题,A项内容中的“颠覆”过于夸大了佛教的影响,魏晋时期儒学危机开始出现,到唐代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但佛教的发展并没有到达代替儒教的程度。BC两项是错误项。父子、君臣、夫妇、友朋这些关系,正是儒家三纲五常所强调的核心关系,而佛教使这些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代理学·宋代理学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查看答案

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查看答案

《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 000。田50亩值5 000。用牛2值5 000。”这样详细记载户籍情况主要是为了(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B.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

 

查看答案

林语堂说,古代中国乡民之间的纠纷往往有村中长老,不是由衙门或法庭解决。不能解释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古代中国村落经常依据家族或血缘组成

B.农耕文明下,老人地位崇高

C.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刻

D.村落、乡民之间经济交往频繁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下列各点,贯彻《适应局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规定的关于南方的措施。①帝国为了完成自存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拟于1O月下旬完成战争准备。②与此同时,帝国对英美尽量采取各种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的要求。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求》1940年9月6日

材料二:朕信尔等之忠诚勇武,恢复发扬祖宗之通业,迅速铲除祸根,确保东亚之永久和平,以期保全帝国之光荣。

一一日本天皇《宣战诏书》1941年12月

材料三: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希求帝国自卫与东亚安全出击,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的“国策”指什么?(4分)

(2)裕仁天皇宣布停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史实,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1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