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所指的“正应筹策补亡羊”发生在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当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民为此发动了五四运动,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A.军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         D.乐观主义

 

查看答案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查看答案

(26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4 分)

材料四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每空1分,共10分)

代表

指导思想

兴起的运动

主要成就

思想特点

(学什么)

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化开端

 

康有为、梁启超

 

 

思想启蒙

 

孙中山、黄 

 

辛亥革命

 

 

陈独秀、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

思想彻底反封建

 

 

 

 

 

 

 

 

(4)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6分)

 

查看答案

26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8分)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6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6分)

材料四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的观点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