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在周朝建立了分封制,《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说法正确;西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所以《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可以开展研究;隋唐设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的宰相在明朝废除了,所以《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查看答案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探究主题四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9分)

 

查看答案

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是史学记录  B.历史应“实事”而“求是”

C.历史可任意评说  D.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欧盟因贪污造成的损失高达1万亿人民币,“网络反腐”、“正能量”、“职务犯罪”等也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率最高的词汇。以下我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与以上材料主旨关系不大的是 (   )

A.秦代推行御史制度  B.汉代实行的刺史制度

C.宋代提点刑狱司的设置  D.明代军机处的设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