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

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A.1     B.2     C.3     D.4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太祖的确废除丞相,但是明太祖并未设立内阁,所以明太祖的说法并不正确。雍正帝的确真正实现了权力至上的梦想,但皇位世袭一开始就是。所以雍正帝的说法并不正确。其他两个则明显符合史实。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皇位世袭、权力至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郡县制把平民的流动性引入官场,而此制度则设定了平民进入国家管理部门的普遍统一标准。”材料所述的“此制度”是指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秦始皇……担不起‘专制主义’发明者的荣誉,顶多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实用新型’。”材料中的“实用新型”是指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封国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查看答案

它“不仅降低了地方割据的威胁,还使得国内原来联系松散的各个地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材料所说的“它”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制

 

查看答案

《尚书伊训》记载:“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这一记载体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D.具有“公天下”色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满分5 manfen5.com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8分)

(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三    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彻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9分)

背景

主张

评价

(请勿在此作答)

 

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批判儒家思想。

(请勿在此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