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后摄玫(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后摄玫(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与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限最长达十年。“贫民”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脸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她还亲自“观稼”,遣使劝农,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

——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期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萧太后的改革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6分)

 

(1)改奴为民,收取封建地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遣使劝农。(9分,答出三点即可) (2)调动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辽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奴为农,采用封建式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辽国封建化;为辽国在与宋的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辽国国力日益增强。(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使其成为平民”、“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借以扩大耕地面积”、“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等,结合所学知识,萧太后的改革措施,可以直接概括、归纳出,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改奴为民,收取封建地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鼓励移民,开垦荒地;④兴修水利,遣使劝农等。 (2)根据材料相关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辽国萧太后的一系列重视农耕,恢复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缓和阶级矛盾等改革,给当时的辽国带来了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调动了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辽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奴为农,采用封建式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辽国封建化;使辽国国力日益增强,为在与宋的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辽国萧太后改革·辽国萧太后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王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

1855

1913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2      1801年王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  联郑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郑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3分)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2009年评选的中国十大影响世界的历史名人:

1.孔子:孔子是奉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秦始皇: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他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

3.成吉思汗:蒙古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4.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5.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6.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8.岳飞: 岳飞19岁时投军抗辽。他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爱国将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下了千古绝喝《满江红》。

9.祖冲之: 祖冲之算出∏的真值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

10. 蔡伦: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桂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抖。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该评选结果,提出一个你不赞同的人选,同时推举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人选,分别说明理由。(所提意见和推举的人选及理由需符合历史事实)(1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期时期,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靠门第世袭为官的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到南北期时已走向末路。

材料二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举的只是极少数。没有哪一种制度像科举制那样长久深刻地影响过当时的世道、人心和风俗。……了解科举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政治史、文化史登堂入室的一把钥匙。

无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两者都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当今社会对科举制进行研究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8分)

 

查看答案

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轶尔在长篇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年)的序言中写道:“神奇乃是现实突变的必然产物(奇迹),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是对丰富的现实进行非凡的、别具匠心的揭示,是对现实状态和规模的夸大。这种现实(神奇现实)的发现都是在一种精神状态达到极点和激奋的情况下才被强烈地感觉到的。”与这部小说创作风格相似的小说是(    )

A.《离骚》   B.《百年孤独》

C.《人间喜剧》D.《悲惨世界》

 

查看答案

中俄“海上联合—2012” “海上联合—2013”和“海上联合—2014”三次军演获得成功。其中在“海上联合—2014”的演习中,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实战味道更浓,新型装备更多。这主要体现了(    )

A.大国军事合作国际化B.中俄两国实现军事联盟

C.国家利益推动区域合作    D.中俄结伴不结盟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