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春秋大一统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从题干材料的含义可知,每逢天灾人祸,皇帝都要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行为。这时我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查看答案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查看答案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儒法并用             B.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丁汝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绰号……李鸿章感叹道:“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分)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