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遇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说法与题干“置殿阁大学士”不符;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说法正确;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与题干中“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不符;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与题干中“治理无闻,何关政本”不符。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军权加强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 军机处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权威观点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

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文字记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