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

重庆

--------

其他

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2分)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2分)

 

(1)制度: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根本目的: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2)趋势: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2分)关系: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3)影响: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分) (4)作用: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分,言之有理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一“中国政治制度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可知,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由材料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可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开埠”方面出现的变化是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由材料“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知,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掀起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而中国军民的抵抗坚决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使列强妄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阴谋破产,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英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军民的抗战和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相”是中央政府机关的首脑。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钱穆也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而宋代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材料三: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相比最主要的差别。(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和唐、宋两朝皇帝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分析“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

 

查看答案

2008年月2月15日清晨,海峡两岸正式启动直邮、直航等,两岸人员交流与交往之路进入了“畅通无阻”新时代。自1949年台湾再度与大陆分离后,首次提出“两岸三通”构想,标志对台政策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重大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查看答案

“一国两制”是我国祖国和平统一制度的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②首先在收回香港和澳门两地的主权上获得成功
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④是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程。按事件先后时序排列正确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②中共十五大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