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四世纪时,意大利学者对于希腊文学的求知...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四世纪时,意大利学者对于希腊文学的求知心,便是十分热烈的……古学复兴的第一个效果,是创立一个研究真理的批判精神,为欧洲的人民驱除数百年来胸中的茅塞。中古教会所利欲者,乃是人民的愚暗,俾自己可以享受思想专制的特权。……人文学者的态度,则恰与他们相反。他们感受了古拉丁和希腊学者的精神,便以寻求真理为人生智识的归宿,而评判比较与考据,又是他们从古希腊人学到寻求真理的三个重要工具……因为这些人文学者,是只求懂得古人的真义,只求从理智方面去认识人生,余事均所不顾的。

—— 陈衡哲欧洲文艺复兴小史

材料二  在明末清初风云激荡的实学思潮中,伴随学术界理论思维取向的变化,学者的学术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术界普遍摒弃宋明理学,努力回归传统儒学的“古文复兴”潮流中顾炎武摒弃“明心见性之空言”,而提倡“修己治人之实学”;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的原君思想;王夫之不仅敏锐地看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提出了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观点,而且还科学地分析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非任何外力的推动。……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而后又在政治经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展成重视考经证史的专门汉学,最终成为一代学术的主流。

——黄爱平论明末清初学术向传统经学的回归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学者复兴古学的真实目的和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明末清初“古文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9分)

 

(1)目的:从古典文化中发掘出反封建神学因素,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2分) 影响: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宗教改革的出现。(5分) (2)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从古典文化中发掘出反封建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3分) 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反对天主教神学,追求个性解放,实质上是一场资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3分) 古文复兴批判宋明理学,回归传统儒学,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本质上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冲击有限。(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对代希腊、罗马文化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批判宗教神学、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背景: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比较。背景: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内容:两者都借助古典文化进行反封建斗争,但是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反对天主教神学,古文复兴批判宋明理学,回归传统儒学;性质: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古文复兴本质上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影响: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是文艺复兴有力与得冲击了宗教神学,为资本主义发展精神动力。古文复兴没有形成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建构的规则语言,全球的一体化和普遍的世界文化主义已经削弱了旧有的关于独立、认同和自主的感觉,并推动许多国家让渡它们的部分主权。

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根据这一推理,冲突将减少,而人类将开始更好地认识到,国家边界和海洋几乎不能应对来自于旅游、通信和贸易等全球革命的多重挑战。这些共同的问题只能通过集体的、多边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全球化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对那些嵌入全球事务网络中的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构成了限制。结果,全球化使得国家的合作必不可少,它最终将增加每个地方的每个人的财富。

而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不管需求是如何地令人信服收益如何地的提高,增加了的联系和朝一个一体化和单一国家社会的趋势将孕育敌意。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对未来和命运的控制,增加了处于优势地位国家的力量,但是限制了虚弱的国家的繁荣,在一个高度分层的全球等级秩序中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由于全球的利益不会得到公平的分配,全球化可能在赢家和输家之间制造冲突。相互缠绕的经济将使各国关系变得更糟。在激烈竞争下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

——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

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因此, “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 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 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体制创新上的主要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13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相符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美国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巨额投资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主义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的通货膨胀率走低

 

查看答案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D.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查看答案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的情绪: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在“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发展的机遇是

A.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积格局最终形成  

C.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D.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全球化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