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 西周            B.            C.                D.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概念。材料所讲的“领地国家”是在西周。而B、C、D都是封建制度王朝。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加强              B.宗法制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2: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

(2)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5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1: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3: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3分)

(2)材料2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4分)

(3)据材料3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