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3分)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4分)

 

(1)思想:道教、佛教盛行。(1分) 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1分) 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1分) (答到儒学面临挑战、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文人画兴起等都可酌情给分)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1分) 原因:经济繁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教育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2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掌握情况。回答时主要要联系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主要从这一时期的思想内容、绘画成就、书法特点等方面归纳总结。同时要注意简练、条例。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科技发展特点及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如“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归纳特点。联系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政治变化及中外交流回答原因。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文学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特点时注意联系材料“……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归纳总结。对于因素要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总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宋代科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中,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4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4分)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3)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查看答案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