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4分

(3)材料五反映的思想与材料四有何不同?4分

 

(1)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2分 (2)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2分。思想追求: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2分 (3)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谓心学不过是程朱理学的延伸和发展,程朱理学宣扬的是理在心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1分。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1分。因此,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回复良知,强调道德自律,1分。而程朱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题目中引用的都是原始史料,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言文功底,否则极有可能把握不准材料的含义,在解决此类题目时,可以联系课本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李贽和朱熹的观点主要结合材料提炼得出:朱熹认为“其(圣人)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其原因的分析主要结合当时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代背景等逐一分析回答。 (2)通过阅读材料三,得出问题中的目的就是材料中的“为……”,把这三个“为……”解释出来即可,即为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盛世;第二问,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解答时抓住材料2中的目的词即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把“三纲五常”与天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3)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夫人者“,程朱理学宣扬的是理在心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认为“心外无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在穷理的方式上,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回复良知,而程朱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5分)

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2分)

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满分5 manfen5.com

A.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查看答案

关于以下两幅作品的说法错误的

满分5 manfen5.com 

A.两幅作品都出自东晋画家顾恺之之手

B.《女史箴图》人物造型动态自然,线描富有韵律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

C.《洛神赋图》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D.《送子天王图》与这两幅作品属于同一时期

 

查看答案

下列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    D.“人是宇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③反对宗教信仰  

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摧毁精神枷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