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世袭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有“举秀才”“举孝廉”,由地方向上面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作官员候选。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而此句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尖刻的讽刺了中国选拔、任用人才的尴尬一面,所以本题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干。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的选官制·汉代察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汉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含义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查看答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