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 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意在说明此题是在考查全球化的不好的一面,而ABD三个选项都是在论述全球化好的一面,所以本题答案当然是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稳定国际汇率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查看答案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主要说明了

A. 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

B. APEC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 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D. 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查看答案

2010425日,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传来消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由原先的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了

A.大国操纵世界银行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B.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开始脱钩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

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         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否       D.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查看答案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

C.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D.杜绝全国人口的异地流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