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阅渎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

(13)阅渎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624,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512,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7分)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6分) (2)方式: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4分) 影响: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回答本题首先需要从材料一中提供的美苏对抗的背景入手来分析。材料提供的美苏对抗的时间在二战后,依据这个时间并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归纳出两个大国由合作到对抗的原因即可。其次就是从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与两国的根本利益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2)有关于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问题,需要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归纳。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方式是“冷战”方式,本题只要回答出冷战的具体表现即可。有关美苏对抗的影响问题,只须从当时的史实特点来分析归纳即可,但需要从冷战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不要因不全面而造成失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考资源网

材料一: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请回答:

(l)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完政。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请回答:

(l)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或者否选其一回答,并说明理由)(6分)

(2)如何理解“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7分)

 

查看答案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11,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71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最能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查看答案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119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