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回答...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  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4分)

话题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2)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和1875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4分)

 

((1)①中国: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雅典:贵族操纵国家权力。(2分)②西汉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雅典形成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政治。(2分) (2)①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1分)法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1分)②《权利法案》强调“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1分)《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丰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类型。(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西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掌握情况。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如材料“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说明西汉时,宰相的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为此,西汉逐渐形成了内外朝制度。材料“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说明雅典贵族利用战神山议事会操纵了国家权力。为此,梭伦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政体确立的过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有表格可知,英国自《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加以完善,过程较温和。而法国自大革命爆发,政权、政体更换频繁,斗争激烈,君主制与共和制是反复斗争,最终,以微弱多数(一票之差),终于在1875年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过程可谓跌宕起伏,有惊无险,共和制还是获得了胜利。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兰籍银行家兼经济学家布罗赫在19世纪末期曾预言,由于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潜力,战争会变得持久和具有整体性,战场上的决斗将变成工厂、技术和资源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武器杀伤力的增强,将军和士兵会变成纯粹的屠杀机器和被屠杀的对象。

材料二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如果他鼓励农奴和乌克兰人造反……情况对他很可能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普法战争中,俾斯麦也没有支持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来对抗凡尔赛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德国政府不断鼓励俄国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是利用俄国移民中的激进分子到工厂和军队去制造矛盾。英、法、美则在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基础之上,配之以宣传上的攻势。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加上德军战场上的形势不妙,逐渐破坏了德国人在精神上进一步抵抗的决心,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逐渐消失。

(1)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之。(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同以往战争的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4分)

 

查看答案

(12分)“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4分)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4分)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麦迪逊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B.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C.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D.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