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反映的西周时候诸侯勤王的故事。之所以出现诸侯勤王的现象,恰恰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结果,即材料所言“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这时内因。其外因是由于犬戎的进攻。分析选项,A错误, C表述不准确,后者符合史实; D表述错误,后者以大量“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为依据。。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查看答案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查看答案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查看答案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查看答案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