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者,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的崛起和独立。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中“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出现了分离”是指什么文化现象?(1分)根据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士”崛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拉底和孟子的观点异同(4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是如何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9分)

(4)归纳材料四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1)文化现象:百家争鸣;(1分) 原因:私学发展,学术下移;独立思考问题,没有政治束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巨变,统治者需要人才;(4分) (2)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4分)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是世界的本源,无为、逍遥(2分) (3)经济:自由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3分) 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3分) 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3分) (4)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分) 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公元前5世纪前后”“士阶层的崛起和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文化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和所学知识,私学发展,学术下移;独立思考问题,没有政治束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巨变,统治者需要人才等这些原因导致“士”崛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从材料“知识即美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可以归纳出苏格拉底和孟子的观点异同。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是世界的本源,无为、逍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给出政治、宗教和经济等三个角度组织答案。经济:自由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等可以归纳出材料四的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来加以说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文明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可以成风。

----《明宪宗实录》

材料三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查看答案

马克思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了极其深刻尖锐的剖析。他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君主总把人看得很下贱。”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反封建专制,要求人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查看答案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