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下列哪项不属于唐宋时期国家软实力的表现

A实施三省六部制     B儒学哲理化    

C打破坊市界限      D完善科举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因此ABD项都属于软实力的范畴,排除;打破坊市界限属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属于题干中的硬实力,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无为”发展为“有为”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切合一般认为是在16世60年代。到19世纪初,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多吨,占世界总产量13.7万吨的将近一半。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三  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可分为基本隔离和重新融入两个显著阶段。进入本世纪,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拥有外汇最多的国家……

问题:

(1)概述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结合所学,指出15至17世纪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6分)

(2)分析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的因素。(8分)

(3)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隔离的历史背景。(6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顺应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30多年来该趋势形成与发展的国际背景。(8分)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蔡尔德指出:“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

材料二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1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

 

查看答案

“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生物进化论    B.《共产党宣言》 

C.自由主义思想   D.福利国家思想

 

查看答案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