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

(26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2分)?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4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4分,希腊与罗马各2分,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给2分,如果列举具体史实,给1分,如写希腊的民主具体内容。) 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4分,英国与美国各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史实,同等给分) (2)法德和解(2分)。欧洲走向联合(2分)。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 (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4分,写出两点给4分) 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4分,只有态度没有论述不给分,写出两点给4分) 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4分,只有态度没有论述不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4)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在妥协的基础上建立的;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的产物;英国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欧洲宿敌法德的和解;这为欧洲一体化开创了有利条件,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力量的强大,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个开放式题目,首先选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回答。如果赞同,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全面内战的爆发等回答。如果不赞同,可联系国共两次合作、镇政协会议的召开回答。 (4)本题是个开放式题目,结合前三问再联系相关史实回答。 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洲一体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理代主义

 

查看答案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查看答案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B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

C.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D.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