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二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其各自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被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4分)

材料四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

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4)根据材料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1)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2分) (2)蔡元培:反对专制统治思想,传播民主共和思想。袁世凯:尊孔崇儒复古,为专制统治服务。(4分) (3)特点:年龄倾向年轻化,新旧思想共存。(2分)原因: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2分) (4)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或普及小初教育。发展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视科技教育。(答出3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教育方面的特点的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回答。材料“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可归纳出其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积极倡导进行教育改革,宣传学习西方的教育、科技文化,积极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以后,妄图称帝,为作舆论准备,在教育上大做文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教育思想改革的掌握。从材料“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被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可归纳出其特点。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认识。从材料“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 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大学”、“ 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可归纳出其特点。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新文化运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教育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 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 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 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查看答案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查看答案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