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末西学东渐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应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种交往的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其以后对殖民扩张。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不合史实;C不合史实,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在18世纪末以后;D不合史实。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交往·西学东渐·早期的西学东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人文主义    B. 民族主义

C. 天赋人权说D. 三权分立说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双方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黄老之学    B.“天人感应”学说   

C.儒家思想    D.“工商皆本”思想

 

查看答案

丝织重镇盛浙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兴起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