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

18分)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4)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模式”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以及后来僵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8)

4)上述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这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2)

 

(1)新经济政策(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2分); (2)罗斯福(2分),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分) (3)突出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 主要原因: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有效的改革(2分); 措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2点即可)(4分) (4)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现代史上苏联、美国及中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为主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准确再认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题要围绕新经济政策及其实质加以分析。根据材料“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即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关系扩大生产,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第(2)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很多,最大的特点是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第(3)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可从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归纳,其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僵化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有效的改革。第二问主要是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可结合我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如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题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一是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经济模式义,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结合材料可知这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开始都是推行单纯的计划或单纯的市场,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然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在传统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统治者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极荒活民书》

请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4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分)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4分)

 

查看答案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信息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     D.城市化趋势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第二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