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

(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2)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分)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回答时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到17世纪及区域“美洲、欧洲”主体“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回答。材料指的是清末的旧工业,故应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清末,列强入侵,引起中国社会的剧变,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而他们凭借技术优势及侵略特权,使中国传统手工业深受冲击。第(3)问,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局势及中美关系特点分析回答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的发展变化及中美关系的特点归纳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开辟新航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的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7分)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

女主人

孩子

帮工

学徒

女仆

1

1

3

4

2

2

——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引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4分)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4分)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7分)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6分)

 

查看答案

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 普罗泰戈拉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

哥白尼在提出太阳中心说之后并没有立即发表,直到他去世后才公诸于世,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教会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哥白尼缺乏彻底的斗争精神              D. 文艺复兴运动存在严重缺陷

 

查看答案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查看答案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