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唐时期,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时的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这说明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题干中的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查看答案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演出了一幕幕规模宏大的历史悲喜剧。”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简要说明15和16世纪“近代世界奠定基础”的表现。(6分)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请以西方为例加以说明。(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中20世纪中期世界“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变化。(6分)

 

查看答案

(2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同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是指什么?(4分)请用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2)结合史实并根据材料二概述自“光荣革命”至十九世纪中期,大不列颠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之方式来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材料三中的旧体制“既已拆卸”指的什么?(2分) “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2分)试根据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6分)

(4)结合上述三段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查看答案

一批同学去看书画展,导游在介绍时说:“这幅画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对这幅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     B.这幅画属于印象派画作

C.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       D.这幅画的作者是英国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