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

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指的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D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朝心学家王阳明认为朱熹的“格物穷理”是舍本逐末的外求方法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提出 一个简单易行、直指本心的方便法门 ,即“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不假外求”。这就是说 ,“格物”是在心上用功 ,不假外求 ,在“格 物”的基础上“致知” ,就是对“良知”的体认 ,也就是恢复到本然状态。在王阳明看来 ,心外无 物 ,心外无理 ,心即是理 ,穷理不需求诸外物 ,只需求诸本心良知。因此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变成铜金属。对于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较为恰当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当时发生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的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将铜币熔铸成它物,如同现代人不可能将纸钞变成纸浆,是历史学家误信史料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28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材料四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1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6分)

(4)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辐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六   美国在1790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2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万人,费城2.85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1.8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但是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 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1879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2.1万个,至1900年增加到4.3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150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400万。

——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上述材料,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

(3)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怎样应对城市贫民问题。(12分)

 

查看答案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