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

(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  议

时间(年)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1964——196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978——1983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4分)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8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4)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分)。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分)。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分),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分)。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分)。 (6)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政协职能的变化来分析,可得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意义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影响来思考,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可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角度来分析。 (4)抓住时间信息和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次数,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结合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相关知识来作答即可,如1982年宪法、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等 (6)特点可从三大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第一问的问题,可归纳出不断发展,逐步完善;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再到1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归纳出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三大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4分)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11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出了不同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孔子起初就是主持丧葬礼仪的儒士,但是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演变过程。(2分)并指出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1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2分)

材料三   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几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下表)。

 

资质

本性

体格

教育

责任感

统驭

应变

私生活

机遇

得分

名次

康熙

117

1

雍正

107

3

乾隆

110

2

咸丰

93

5

光绪

87

6

(3)康熙帝在“本性”方面的得分为“上等”,尊重各民族文化就是其表现之一。请列举两个具体事例。(4分)

 

查看答案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查看答案

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