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

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1)“秦国”和英国“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二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2)“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

(3)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 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3分)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4)“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4分)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6分) (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4分) (3)发展完善: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19世纪形成两党制;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分) 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3分) (4)秦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人治;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主要是回答中国的秦朝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条件下的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上上郡县制,而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围绕着这两点来回答即可。 (2)第二问,有关“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需要从秦朝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来分析。秦国的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所以它的特点就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权是这种制度的核心内容。 (3)本题需要回答的是英国民主制的发展历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然后是18世纪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接下来是工业革命后的议会制的不断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由此两党制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英国的民主制不断的发展。 (4)秦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点应从两国政体的实质来分析。秦国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是个人的专制统治,属于人治社会,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的是法制统治,属于民主制度,这就是秦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根本不同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三罢”斗争出现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查看答案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②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③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④策动多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