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  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          

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

 

(1)唐代之前,谏官隶属于丞相,功能主要是监督皇帝。宋朝以后,谏官被皇帝控制,功能主要是监督大臣。(4分) (2)特点:皇帝赋予更多官员监察权力;地方官取代专职的台谏机构为皇帝提供了最多的全国政治信息;皇帝能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6分) 趋势:监察系统对皇帝的制约越来越小;皇帝通过监察系统对政府百官的控制越来越严密。(4分) 新举措:维新变法时期,改革派允许民众上书言事,评论时政;试图扩大民众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信息“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 ,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雍正帝时期皇帝通过密折奏事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能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再根据材料信息“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回答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 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2分)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

 

查看答案

2012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写到: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法原则是公司产生的前提           B.罗马法影响后世公司组织诞生 

C.罗马法保障个人权利与所有权           D.罗马法直接推动公司组织诞生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

A. 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        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 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        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D.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维护

 

查看答案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

A.信奉天主教        B.尊重各国风俗       C.为荣誉而战      D.遵守法律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