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自《...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自《沁园春·雪》)。毛主席的这句话,就将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帝王的特点概括了出来。

 

(1)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军国大事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里;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2)汉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国家实力强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3)唐前期门下省的封驳之职能,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 (4)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于枢密使;财政大权归于三司使;宰相仅保留行政权。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政策巩固了统治,即是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军国大事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里;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在汉初,采取郡国并行的政策,这导致了王国问题。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汉武帝削藩奠定了基础;因此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将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而经过前代人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也为汉武帝能够解决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题考查的是门下省的职能。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而门下省的封驳之职能,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 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查看答案

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满分5 manfen5.com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查看答案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