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2分)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4分)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材料五: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六: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七: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

(3)据材料三、四、五、六,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你认为材料七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八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九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4)材料八、九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分) (2)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4分)。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过于激进,激化矛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6分)正确;(1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分) (4)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5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题中材料一、二、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 (1) 材料一指出: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这说明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2) 发展农工商业——经济方面;训练新式陆海军——军事方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教育方面;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政治方面。回顾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最主要的作用。 (3) 依据材料三、四、五、六的关键信息,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没有周全的设计”;“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材料七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符合史实。 (4)“现代化”指的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程,它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以及思想的理性化等。联系戊戌变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失败原因和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查看答案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查看答案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业的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