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梭伦担任执政官准备改革前,...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梭伦担任执政官准备改革前,许多贵族纷纷表示反对,梭伦不得不多次与其辩论;同时,社会上大量平民也表示了对改革的担忧。为此,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商鞅舌战图

商鞅曾为推行变法而与秦国大臣进行辩论,其中甘龙、杜挚都向秦孝公进言,反对商鞅实行变法。甘龙说:“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杜挚说:“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迁都洛阳后)高祖(注: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

材料五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六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雅典的部分贵族和平民为什么会反对或担忧改革?(2分)对此,梭伦的政治理念是什么?(2分)试举两例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改革措施。(2分)

(2)甘龙、杜挚等人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何在?(2分)变法能顺利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2分)

(3)高祖(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五、六,分析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怎样的态度?(2分)

 

(1)改革会使本阶层利益受损。(2分) 公平思想(或答折中、中庸思想)(2分) 如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2分,举两条即可) (2)变法危及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或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2分) 最高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2分)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分) (3)改革面临着阻力(或鲜卑贵族甚至家族成员反对);(2分) 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2分) (4)(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2分) 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2分) 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2分) (5)坚定不移的变革决心;灵活的改革策略等。(2分,任答一条即可得2分,其它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要从材料中概括出雅典的部分贵族和平民反对或担忧改革原因,需抓住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阶层的既得利益;梭伦解决的政治理念是公平思想或答折中、中庸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改革措施,如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甘龙、杜挚等人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是甘龙、杜挚代表旧势力,既得利益受损,也可答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商鞅变法能顺利推行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依据材料可知对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给予了充分肯定。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高祖(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改革非常艰难曲折,改革面临着很大阻力具体的如鲜卑贵族甚至家族成员都反对;同时也说明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4)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材料五、六,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主要原因是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5)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综合以上材料,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的如下的态度,一方面坚定不移的变革决心,另一方面灵活的改革策略等,其它言之成理也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背景及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变法背景、内容及失败原因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查看答案

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      B. 民族危机的加剧

C.统治者的的大力倡导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 提倡投资设厂  

C. 废除八股取士        D. 撤并闲散衙门、冗员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指出:“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倭生心。陈涉辍耕于垄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光绪帝认可了这个说法。这说明光绪帝主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抵抗外国侵略   

C.解决国民生计     D.发展资本主义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