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可知人大代表的选举以一定比例的人口为基础,同时适当照顾城市,这就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故B项为最佳答案;A项中的“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C项中的“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法制保障”、D项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材料中都无法体现,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

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查看答案

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这一举措内涵是(  )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表(部分)

时间

建交国家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睦邻友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