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

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 比利时 法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就已经让位给美国了。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材料三 它(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年至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年至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以上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编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对英法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三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4分)

(3)据材料二、三概括一战对美、日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材料二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2)某学校一学生研究小组计划对大国崛起的历史进行进一步探究,请你为他们确定一个探究主题。(2分)

(3)联系当今中国的崛起,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损失的船只

建造的船只

1915年

1 744 657

1 202 000

1916年

2 799 772

1 688 000

1917年

6 623 623

2 937 786

1918年第一季度

1 146 920

870 371

1918年第二季度

963 370

1 243 274

1918年第三季度

892 546

1 384 110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的名称及交战双方。(2分)

(2)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后来导致这一战略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4分)

(4)从材料二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4分,一个或多个均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2分)

(3)写出一战期间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查看答案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