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书•画策...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强国知十三数:竟(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稿之数。”……商鞅赋予了户籍特殊的意义,他主张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罪。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摘自陈小葵《论古代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王权政治》

材料二: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1958年以前,那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这在1954年的《宪法》有关条文中有明确规定。……1958—1978年的二十年间。由于1958年前的迁徙自由,农民由于各种原因竞相涌向城市,导致城市面临各方面的严重压力。1958年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从法律上对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进行限制。1978年以后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家庭承包经营的形式,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也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外流动,在流动中“自我解放”,终于一次次给户籍制度撕开了口子。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开始允许那些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集镇落户。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走向深入。

——摘自汤玉权《论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9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因素。(6分)

 

(1)作用: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了解国力;维护社会秩序;劝课农桑;保证 兵役、徭役和赋税来源。(9分) (2)因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土地制度或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分析归纳材料信息及知识点饿运用能力, 材料一中的第一、二句强调了对人口的管制,便于了解国力;材料中还提到了“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即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即劝课农桑,保证 兵役、徭役和赋税来源。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对新中国的户籍制度的准确分析与认识,材料中主要从城镇与乡村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因素。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户籍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中包含很多历史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图片1:李大钊与孙中山合影  图片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唯一照片(右起:朱德、周恩来、黄琪翔、郭秀仪、叶剑英、张群)

阅读图片一、二,请从国共关系角度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两者相持而长。”

——摘自冯兵《荀子的义利观辨析》

材料二:朱熹认为“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仁义根于人心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义与利,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

材料三: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政府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法院司法独立都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力。通过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为1765年工业革命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

——摘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荀子与朱熹义利观的异同点。(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国家与产权之间关系的演变,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12分)

(3)根据上述信息谈谈你对利权观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18~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A.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C.对自然王国的理性描绘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查看答案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与传统殖民帝国不同,二战后的美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即金融殖民帝国,从而达到“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的目的。这一新型帝国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是

A.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