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的准确认识,题干中“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发展的困难,为了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困难,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

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         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

 

查看答案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地爱国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爱国救国

 

查看答案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推动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查看答案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查看答案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