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查看答案

(清)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宗法、乡土观念的影响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社会地产财富主流意识

 

查看答案

据《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此现象直接导致了

A.中央集权削弱  B.行政效率降低     C.腐败现象丛生     D.积贫积弱局面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7分)

 

查看答案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 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