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一生财之道既经开辟,政府就不愿意继...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一生财之道既经开辟,政府就不愿意继续铸造铜钱,以免和法币(大明宝钞)发生竞争。”但洪武皇帝一味凭借皇权和利刃大量发行宝钞,其结果是宝钞最后变成废纸。宝钞不能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货币,“再度感到铸钱的必要,但许多问题又随之产生。官方没有充分的现金收入,只能少量鼓铸,而所铸成的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其后果只能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施行法币布告》(节选)

一、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纸钞发行带来的后果。(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9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的认识。(2分)

 

(1)后果:明政府纸钞信用降低;为私铸铜钱开了方便之门。(4分,若答出“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亦可给分) (2)政策内容:集中钞票发行权;废除银本位制;法币与外汇挂钩。(3分) 积极作用:法币改革加速了中国货币体系现代化,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有一定积极作用。(6分) 认识:货币的发行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适时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⑴依据材料中“大量发行宝钞”、“ 宝钞最后变成废纸”、“ 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等处可以看出当时宝钞发行的主要后果是:政府大量发行纸钞,从而导致信用降低;政府所铸铜钱质地不好,又为私铸铜钱开了方便之门。 ⑵根据材料二中“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 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几处信息将改革内容概括为:集中钞票发行权;废除银本位制;法币与外汇挂钩。积极作用则可以联系改革前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史实表述为加速了中国货币体系现代化,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第三问谈认识,则属于主观开放性试题,只要紧扣材料,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币制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

表一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 7

美国

33

20

53

9

6. 7

3. 5

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 9%

23. 2%

38. 8%

英国

13. 3%

28. 8%

41. 5%

美国

8. 0%

19. 8%

31. 1%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3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查看答案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造成了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3年

《紧急银行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1933年

《联邦证券法》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1934年

《证券交易法》

1935年

《存款保险法》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1939年

《民用航空法》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