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3分)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异同?(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2分)

 

(1)政治特征:图1: 君主专制制度; 图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图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 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 (2)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分) (3)不同点: 经济基础:西方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而中国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民主制度内容:西方民主制度包括代议制、选举制等,而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民主范围:西方民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是少数人的民主,而中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多数人的民主。(4分) 相同点: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体现人文主义精神。(2分)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采意给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图片信息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不难判断出是君主专制、资产阶级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民主政治的专制到民主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从材料二中“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限制王权、责任内阁制确立以及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属于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民主制度内容以及民主范围等角度比较不同点,从民主体现范围以及人文精神的角度思考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的时候要围绕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角度来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君主专制;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权利法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恩格斯在谈到某一作品是说,他从中“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指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涛菲律尔》

C.《人间喜剧》               D.《安娜·卡列尼娜》  

 

查看答案

亨利·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些独立活动的权力中心不包括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日本

 

查看答案

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为了减少这种担忧,美国在制度上:

①实行联邦制      

②确立三权分的政治体制

③总统由选举产生  

④实行总统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土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 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 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 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D. 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查看答案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在对《资本论》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认为“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他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居于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完善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