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 ①市数...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图表中先秦到清朝城市整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右图图显示城市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左图显示南方城市经济地位逐渐增强;图片中显示不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故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该诗歌能够反映元朝

A.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发展

C.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

《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代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天,争乃不生。”其中“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查看答案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凌峰《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材料二 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设计特点。(2分)

(2)依据两则材料,概括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理念有什么具体作用?(8分)

 

查看答案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死于中南海;15日下午,74岁的慈禧太后在故宫病逝。一个是被囚禁多年的皇帝,一个是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太后,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在20个小时内先后去世,是巧合还是另有隐讳,百年来争执不断。阅读材料:

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寿上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侍班官窥见上正扶奄(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上闻之大恸。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诬陷)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

(11日,皇帝)心急跳,神衰,面黑,舌焦黄,而最可异者则频呼肚痛——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者。

13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著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

14日太后懿旨:溥仪继为皇帝;令袁世凯等10人筹办皇帝丧礼。

1908年11月14日下午5-7时(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光绪皇帝去世。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推测光绪帝死亡的直接原因。(答题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