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

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前半部分“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与后一部分“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相比较,说明后来书籍变多是由于印刷术促进的,所以B项符合材料;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印刷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中学教材这样叙述清代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其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禄仕派”的人物是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查看答案

《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该理论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